高精度、大推力、可调节行程、非标定制
全国咨询热线:17328324199

日本新型电磁炮将上舰测试

发布时间:2025-08-11 21:01:37 人气:141 次 来源:安博电竞网站

日本新型电磁炮将上舰测试:

  

日本新型电磁炮将上舰测试

  据日本《读卖新闻》5月11日报道,日本防卫省决定在近期进行一次新型电磁轨道炮的上舰测试。电磁炮是一种利用电能而非火药来高速发射弹药的先进武器。据悉该型电磁炮可有效拦截高超音速武器,防卫省的目标是将其部署于搭载“宙斯盾”系统的舰艇上。

  电磁炮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通过内部的轨道传递电流,产生电磁力来加速特制的金属弹丸,使其能够以比传统火炮更高的速度和更远的射程发射。

  除攻击舰船、飞机和无人机之外,电磁炮还可用于拦截高超音速武器,有望成为彻底改变军事力量平衡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此次测试的电磁炮于2016财年开始研发,2023年夏,一台尺寸较小的同型电磁炮曾被装载到海上自卫队的“飞鸟”号练习舰上进行测试。

  此次“飞鸟”号携带的这门电磁炮更接近实际尺寸,长约6米,重约8吨。这将是首次使用接近实物尺寸的原型机进行的海上射击试验,目的是确认它能否精准打击目标。

  2024年5月,日本防卫省与德、法两国国防部及相关研究机构签署了联合研究协议,旨在实现该型电磁炮早日投入实战。日本政府还向暂停研发工作的美军派遣技术官员,以获得美国的实验数据。

  按照防卫省的设想,电磁炮未来将部署在配备“宙斯盾”系统的舰艇和新型护卫舰上,但目前仍存在导轨因烧灼而损坏、难以连续射击和射击速度偏低等问题。(编译/刘林)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有几率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能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实验室是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可提升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由此减少电子废弃物。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团队采用胶体量子点溶液作为增益介质,通过法布里-珀罗谐振腔耦合及双脉冲泵浦设计,开发出连续稳定工作10天以上、能量转化效率大于17%的量子点液体激光器。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中亚野猪种群在跨越欧亚大陆百万年的迁徙历程中适应环境的独特遗传密码,为理解大型哺乳动物怎么样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无论是钢琴家指尖流淌出的动人旋律,还是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的精准操作,甚至是母亲为孩子系鞋带时的温柔细致……

  月球,地球最亲密的邻居,它的“婴儿期”是怎样的?为破解这个谜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王水炯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员团队合作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长期以来,石油衍生塑料的污染问题,特别是微塑料对食物和水源的有害影响,一直困扰着人类。研究人员设计了利用恶臭假单胞菌等菌株,将二氧化碳、木质素和食物垃圾等废物转化为生物塑料的方法。

  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教授林玉峰与合作者揭示了地球磁场发电机对地核流体黏度的不变性,并发现早期地球模型可产生与现今观测高度相似的地磁场结构和强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万建民表示,纹枯病是威胁全球水稻生产的重大病害,年均造成产量损失10%至30%。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影响,灾害性天气的突发性、极端性、不确定性愈加明显,特别是进入汛期,突破历史纪录和传统认知的灾害频繁发生。

  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日前联合发布《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4)》,公布2024年中国渔业水域水质、沉积物、浮游生物等18项指标的生态环境监视测定情况。